您现在的位置: 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 >> 股票知识 >> 炒股入门 >> 正文
南财搜索

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

2013/3/26 10:58:59   来源:本站原创   佚名
    

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

  在浩浩荡荡的股市大军中,散户无疑是这支部队的主力军,散户在中国股市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散户往往具有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心态容忍能力弱、知识面狭窄、缺乏反思等特点。因此,散户在操作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那么,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就此问题让我们共同讨论一番,希望在讨论之后,散户朋友们能从中获得启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散户指在股市中,那些投入股市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其的主要构成为在读学生、工薪阶层、下岗工人、退休人士等,以及一些有一定资本的个体户。当然散户中也有一小部分比较专业的人士,能够对行情有着很好把握。但从其构成中不难看出,缺乏一定专业知识的小散户还是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对于这类散户而言,在进行股票预测或对大盘进行分析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从而造成投资上的误区,如果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能够避免,也许我们投资获利就不会很难了。

  散户投资者在进行股市投资的一定多多注意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收益。散户在进行股市投资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思维:

  1、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股市中风险时刻伴随,因此控制风险就是每位投资者必须的课程。要获得高收益一定要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半仓操作就是控制风险的好方法,但一些散户投资者总是习惯于满仓操作,不预留补救资金。其实这种方法很危险,是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一旦判断失误,遇到股市巨幅震荡或者大跌,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被套或者仍痛割肉;股市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主要是看你的判断是否正确,看你手中还有多少底牌。很好的设置盈利目标和止损点也是控制风险的一大利器,但一些散户投www.syntaxbug.com资者,既不不设止损点也没有盈利目标,经常出现高位不出货、低位不止损的情况,这样操作的结果是牛市不赚钱熊市跌到底。所以散户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风险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存胜利果实。

  [注:风险控制的几种方法:1:仓位控制。2:止损控制。3:股票选择]

  2、投资分散。投资分散可以说是大多数散户的通病,这样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无论是在资金或是精力上都不会十分充足,因此分散操作带来的结果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而且操作这么多的股票肯定使持仓的成本要上升,因此根据笔者的股票投资心得来看,散户朋友们最好集中精力去做一或二只股票,综合多种选股技巧的运用,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好股,并且精做,这样无论是资金或是精力上都会跟得上。【注:最好只买自己熟悉的股】

  3、不假分析,一味追涨杀跌。追涨杀跌是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追涨就是见股票上涨就激动,马上就会有买入的冲动,买入后股票下跌就会胆战心惊,只有卖出以寻求解脱。有追涨偏好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是在杀跌后立即追涨,追涨已属败着,杀跌后的追涨则更是万劫不复。杀跌之后的追涨,或者杀跌连接着杀跌,正是造成部分投资者血本无归、伤痕累累的最直接原因。因此,投资者必须养成正确的投资观股票投资的目标不在于短期快速暴富,而在于通过一定时间取得合理投资收益。散户朋友一定注意这点,切记不要盲目追涨杀跌。[追涨可以追,但是得计算概率,以及注意风险的控制]

  4、盲目抄底。抄底这一股票名词解释为以某种估值指标衡量股价跌到最低点,尤其是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时买入,预期股价将会很快反弹的操作策略。如果抄底时机把握的好,在新一轮上升行情来临时会获得很好的收益。然而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就是盲目抄底,在行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下挫之后,股价出现低点就认为是底部从而买进股票,希望在反弹中获得收益,然而底部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判断的,大多数散户往往由于判断失误而在此陷入新一轮的深套,无法自拔。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一只股票既然已创出了历史新低,那么很可能还会有很多新低出现。所以切记不要盲目抄底,投资者确信在公司基本面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时股价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之下,就可以考虑购买,而不必试图预期底部。

  股票价值投资核心是获利,要想获得利润正确的操作思路是前提,一定要避免散户炒股常见的误区的出现,合理操作,谨慎投资,一定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SOUTHMONEY.COM)
    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每日必读
学院24小时排行
证券导读
热图推荐

关于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 -版权声明诚聘英才广告服务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无关
www.syntaxbug.com
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 ©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35581号